波多野吉衣在线观看|国产caoni555在线观看|国产成人亚综合91精品首页|欧美在线视频免费|最近更新中文字幕手机免费

首頁> 物流摘要> 菜鳥的輕資產,你學不會

菜鳥的輕資產,你學不會

發布時間:2019/9/17 17:56:50

馬云卸任,留下太多傳奇。其中,關于物流的傳奇必然有“菜鳥”的身影。

 

9月10日,馬云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在這過去的20年時間里,他的戰略眼光以及業務布局改變了諸多產業,也顛覆了傳統商業模式。其中,與之息息相關的當屬電商物流。而這就不得不提他一手打造的“菜鳥”——一個別人學不會的物流平臺。

 

菜鳥誕生

 

2013年,阿里與順豐、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宅急送、銀泰集團、復星集團、富春集團等企業聯合共同組建了“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其中阿里巴巴投資21.5億,占股43%。

 

而在成立之初,菜鳥網絡便明確了其作為物流數據平臺的角色——匯集阿里自身、消費者、商家、物流公司以及其它社會機構相關數據。而且以建設“樞紐+網絡+通道”的物流骨干網為目標,并期望通過物理設施建設以及智能技術賦能,最終構筑“1+8+N”的全新行業生態格局,即“一張菜鳥骨干網+中國郵政和 7 家上市快遞公司+N 家物流生態企業”,菜鳥網絡相關負責人在2017年曾表態,未來將繼續投入1000億元升級全球智慧物流網絡,努力實現“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的目標。

 

經過六年的努力與積累,如今菜鳥物流網絡的觸角已經覆蓋全球224個國家和地區,并且下沉到了中國近3000個區縣,接入快遞員超300萬人次,建設開通的轉運線路609萬條,集運干線約3000條,在全國擁有超過4萬個菜鳥驛站;在收入端,據阿里最新季度財報(8月15日發布的2020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菜鳥物流網絡實現收入約50億元,同比增長約50%。

 

 

 

為什么原先既不是物流企業也不擁有任何一家物流企業的菜鳥,在短短6年時間里,快速成長為物流行業的重要一極?菜鳥的“輕資產”模式為什么就能如此成功?我們又能從中學習到什么經營發展之道?

 

 

Part.1

重貨源

 

研究機構eMarketer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中國零售電商的市場份額中,阿里巴巴以58.2%占據首位;其體量規模是京東的3.5倍,是拼多多的10倍有余。在阿里最新財報中顯示,來自于中國商業零售業務的營收為人民幣756.01億元(約合110.1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人民幣539.68億元增長40%。這給物流企業帶去了大量的快遞訂單;光是在2018 年天貓“雙11”當日,菜鳥網絡流轉的物流訂單便有10.42億個,同比增長28%;而早在2017年,菜鳥網絡平均每日運送的物流訂單量就已接近7000萬個。

 

2018 年中國網購各大電商市場份額占比

 

 

 

貨物交易產生位移物流需求,物流無法脫離商流而單獨發展,近幾年來也正是由于電商交易市場的快速發展而帶旺了快遞物流企業。阿里占據中國電商市場的半壁江山,每天產生大量的快遞收寄需求,這個“誘人的蛋糕”,讓多數快遞企業或主動或被動地投向了阿里菜鳥網絡,以期抱穩這棵訂單“大樹”。

 

Part.2

重技術

 

創立菜鳥網絡的目的在于通過整合物流公司、商家、消費者以及第三方社會機構的數據,致力于實現物流過程的數字化、可視化,使物流公司和商家的信息對稱化程度獲得極大提升,實現數據驅動的云供應鏈協同平臺。時任菜鳥CEO的童文紅就如此定義菜鳥:菜鳥的長板就是數據,不僅有客戶、商家、消費者的數據,還有物流信息路由的數據。憑借這些數據,菜鳥做的是物流訂單的聚合工作。

 

菜鳥網絡通過物流雷達預警、智能分倉、四級地址庫以及電子面單等信息化產品大幅提高了整個物流過程的庫存效率、商品處理效率以及送達的準確率。

 

2014年開始,菜鳥推行電子面單,使用率迅速從不足5%提升至如今的90%左右,并與物流云一起,成為物流行業的基礎設施。電子面單統一了各類物流數據標準,提升行業數字化應用水平,物流信息透明化程度得到提升,信息也更易于跟蹤;在2015年底組建了“E.T.物流實驗室”,招攬一批來自全球知名院校、科研單位的高精專技術人才,之后又推出智能分單、5級地址庫等多項革命性產品。

 

據菜鳥網絡副總裁、智行院院長陳威如介紹,菜鳥網絡員工中有三分之二是以工程師為主的技術人員,技術團隊總人數超過千人;并且先后成立了杭州、北京兩個技術中心,全面加大對前沿科技的探索與對接,近期重點發力于物聯網、人工智能領域,以打造物流數字化發展的技術引擎。

 

2019年1月,菜鳥網絡位于南京的全球首個物聯網(loT)機器人分撥中心宣布開始運營;2019年3月,由菜鳥網絡自主研發的新能源快遞無人車在雄安新區投入使用;同期,聯合中信證券等企業,成功發行中國智能骨干網倉儲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獲批規模50億元,首期發行規模10.7億元。菜鳥網絡方面表示,此次專項計劃發行所募資金主要用于推進建設菜鳥骨干網,其中包括對技術創新研發的持續投入,提升數字化相關物流要素效率等內容。

 

Part.3

重股權

 

不難發現,菜鳥網絡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加強了對各主要合作伙伴的股權投資與滲透,以便增強自身的話語權是其主要擴張舉措之一。早在2010年前,阿里便聯合富士康向百世投資了1500萬美元,百世成為最早被納入到菜鳥物流生態體系的物流企業;之后經過多輪投融資,目前阿里持有百世約28%的股份,是其第一大股東。之后,阿里、菜鳥及其相關基金,先后投資了心怡科技、卡行天下、圓通、中通、申通、日日順、餓了么等物流企業,逐步構建起倉、干、配(含即時配送)等全域物流生態體系。

 

如今,阿里系占有圓通約17%的股份,手握中通10%的股權,也持有不少申通的股權。據悉,未來根據協議若行權完成后,阿里將累計獲得申通46%控股權,主流電商快遞企業中,只有韻達快遞還沒有接受阿里的投資。

 

而在丹鳥的演進發展過程中,能更清晰地看到菜鳥通過股權的逐步滲透,控制相關物流企業并形成自身核心資源能力的過程。丹鳥于2019年5月正式公開亮相,數據顯示其業務覆蓋了華南、華東、華北、華中、西南、西北、東北等七大區,運營的運輸線路超過4000條,擁有70多個分拔中心、3000多個配送站點、5萬多名配送人員,日配送能力超過500萬單,成為配送領域一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實際上,菜鳥的本地配送服務由來已久,早在2015年之前,天貓超市的配送業務便與萬象物流、晟邦物流、芝麻開門等企業形成合作,類似于倉儲端與心怡物流的合作;進入2016年后,菜鳥陸續入股黃馬甲快遞、成都東駿快捷物流、上海萬象、南京晟邦物流、浙江芝麻開門等五家落地配公司,所占股份從10.2%至40.0%;2018年3月,菜鳥網絡更是全資收購以上五家配送企業,并在收購的基礎上,于同年9月組建菜鳥新零售配送聯盟,簡稱“新配盟”,進而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打通系統、管理、組織和文化等各個維度。

 

在幾年的磨合與積累中,丹鳥的服務能力得到了鍛煉與提升,到了2019年5月,新零售配送聯盟進一步進行品牌升級,正式推出“丹鳥”,此時菜鳥在“丹鳥”中持股比例已高達50.7%。

 

也就是說,阿里菜鳥主要是通過投資、收購浙江芝麻開門、南京晟邦物流有限公司、成都東駿快捷物流等多個區域性落地配公司來構筑自己的服務體系與競爭力。

 

三點成一面,三爪吊鉤便可以抓穩貨物。阿里菜鳥網絡正是以貨源(物流訂單)、技術、股權這三個足爪,牢牢掌握住其所需的物流資源,并轉化為自身的物流能力。因此,看似“輕資產”的菜鳥網絡并不輕,它也有普通物流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即其貨源量及對貨源的控制力,即使是大型的合同物流企業,也無法做到主動創造更多的物流訂單。

 

當然,也有不少人說菜鳥的勁敵已經出現——前不久,拼多多創始人及CEO黃崢就正式宣布拼多多正在開發“新物流”技術平臺,采用的是輕資產、開放的模式,專注于通過技術為商家和用戶提供解決方案。這一模式跟菜鳥十分相似,說是競爭對手一點也不為過。

 

但菜鳥已經通過以上三點牢牢掌握著快遞領域的話語權,拼多多雖然發展態勢迅猛,但做物流跟做商流不一樣,需要慢慢耕耘。換而言之就是,物流發展無捷徑,需要不斷進行投入,而且建立多層次的物流產品體系,這才根本所在。菜鳥能取得如今的成效是阿里多年來提供的頂級商流“滋養”起來,不是一蹴而就的。

 

所以說,馬云留下的“菜鳥”江湖,所打造的“輕資產”模式,你學不會。

Copyriht? 大頭車物流平臺(http://www.dtc56.com)版權所有 備案號:粵ICP備15090990號

客服熱線

400-061-2256

官方微信

小程序